你的位置:首页 > 新闻动态 > 公司新闻

暖气片不热,人心也凉了

2017-2-4 上午 09:00:19      点击:
       最近几天,中央气象台连续发布寒潮预警,包括山东在内的北方地区大幅度降温。在人们喜迎今冬首场降雪的同时,有关供暖的话题也在持续升温。由于诸多原因,一些集中供暖的住户并没有享受到预期的供暖效果,然而据媒体报道,法定的退费政策却遭遇了普遍的执行难。
  据了解,河北、山东、辽宁、内蒙古等多个省份,以地方条例的形式规定了供暖季应当达到的室温,不达标时部分取暖费是可以退回的。这一制度设计旨在维护居民的合法权益,同时有助于督促供热企业足额足量地保障供暖服务。当退费遭遇执行难,法定的权益就停留在了纸面上,如何以更具操作性的方式保障居民享受供暖,就成了相关机构不能绕过的问题。
  翻阅各地的供暖条例就能发现,白纸黑字的规定在实践中可操作性并不强。各地相关规定中有关退费的条款大同小异,都是设定了某个达标温度来界定是否能够退费。要想退费,住户先要申请,然后要入户测量,还得刨除房屋密封性等因素。且不说流程的复杂性已经阻挡了部分居民维权,就算人人都有较真的精神,要想成功维权,还得先解决测温机构的资质问题;就算室温测量没争议,又该由谁来认定房屋密封性等非供热企业的因素呢?就算上述问题都妥善解决了,又有多少人专门为了退钱,宁可让家人挨冻也不打开其他取暖设备呢?
  所以就常常发生这样的情况,明明某个片区因设备问题供暖中止,但退费政策却并不能及时地发挥作用;也有的时候是“人不努力天帮忙”,就有热企以“看天供暖”为由来给居民家中冰凉的暖气片做解释。于是,很多人都有这样的感受,收钱的时候痛快,退费的时候困难,便宜都被热企占了,且不说暖气片温度如何,居民的心首先凉了。以退费的方式来弥补住户的损失还在其次,更关键的问题在于,如果退费成了纸上谈兵,又拿什么方法来约束本身就有逐利冲动的热企呢?
  大约在十年前,部分城市作为试点推行过分户计量的收费模式,目的就是以市场化的手段来规范热企的服务。但由于在“基础热价和计量热价”的比例以及部分建筑节能改造费用等问题上,各方没能达成一致,或者说都不愿意付出,这一举措最终“流产”。因此,退费政策可以称得上是规范热企行为的“救命稻草”,如果说热企能够很方便地钻空子,最终受损失的只能是广大的居民。
  如今,随着科技的发展,在公共服务方面,交钱的途径越来越多、越来越方便,很多城市都开通了在网上缴暖气费的服务,相比之下,包括不达标退费等供热方面的售后服务,却远远没能跟上节奏。值得追问的是,科学的供热计量真的无法实现吗?实时的室温监测真的无法做到吗?打开手机就能缴费,退费还需要那么繁琐吗?很多时候,所谓的难点或许并不在技术上,缺乏想办法解决问题的动力,才是关键